科技篇
科技篇
科技兴地
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在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等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并贯穿于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2006年4月5日国土资源部科技大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科技兴地”战略,要求把科学技术置于国土资源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突破资源调查、勘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缓解资源矛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服务,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和地方国土资源科技支持体系,国土资源系统整体科技素质全面提高。
科技兴海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2008年9月25日,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科技兴海工作会议,明确科技兴海工作的新定位是发挥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印发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转化,引导产业,支撑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协调、优化配置;集成创新、持续发展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四条基本原则。并要求沿海省市编制科技兴海规划。
科技创新人才工程
国土资源部2001年印发了《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纲要》和《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土资源部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并设立了《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办公室和专家组,负责实施工作。《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分为《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和《300名青年科技骨干计划》,即重点在系统内以竞争择优方式培养100名年龄在40岁以内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对最终考核通过者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通过《百人计划》的实施,在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领域和专业形成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群体。同时,国土资源系统还要培养300名适应国土资源科技发展需要、有扎实工作基础的青年科技骨干,建立健全科技骨干队伍,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后备资源队伍。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指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6年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908专项
全称是“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2003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全国11个沿海省市设立了908专项办公室,并按照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水深20米以潜本区域的908专项工作。该专项包括三个专题,即:海洋综合调查、海洋综合评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摸清海洋家底及其变化与趋势。该专项2004年启动,计划2010年完成。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突出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为主题,立足于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海洋管理服务。该专项对“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优化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海洋保护规划,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海洋
“数字海洋”是由海量、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类型空间海洋监测、观测数据及其分析算法和模型构建而成的,覆盖我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动态虚拟海洋世界。它的建设,对于推进海洋信息化基础战略项目建设,维护国家权益与国家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数字海洋”基础框架建设阶段、“数字海洋”全面建设阶段、“数字海洋”全面应用服务阶段。目前,我国正加紧构建“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数字海洋”建设工程将于2020年全面完成。
海洋经济规划实施的科技推进平台
是国家海洋局为推进海洋经济规划的实施而设立的科技平台专项,以海洋经济为核心,以海洋科技示范与推广项目为载体。
海水利用
一是海水直接利用,即以海水为原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二是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三是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即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化学品及深加工等 海水淡化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低温多、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视。
对地观测技术
对地观测技术是空间对地观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地观测技术在资源、环境、土地、农业、林业、水利、城市、海洋、灾害领域的调查、监测、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地观测技术不仅有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更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综合性卫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的《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为依托,重点解决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地面观测信息与对地观测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处理技术、成像光谱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微波成像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及其应用示范、机载成像光谱技术应用服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非传统矿产资源
是相对于传统矿产资源而言,指受目前技术、经济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尚未被认识、发现或未能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是由赵鹏大等院士在上世纪90年代根据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矿产资源形势的需要提出的新概念。非传统矿产资源体系总体包括非传统矿产资源、非传统勘查理论与方法、非传统矿业和非传统矿产经济4个方面。
国土资源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涵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促进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土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总体规划与推进计划,研究循环经济利用的指标和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政策,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资源型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的经验等。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学是法国学者德络内(1892)年首次提出,早期狭义指金属矿床成因的研究,到20世纪中期开始强调包含所有矿床形成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现在多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国土资源科普行动计划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于2004年4月联合印发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据此要求,我省国土资源厅与科技厅联合印发《河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重点组织实施六大国土资源科普宣传行动,四大科普能力建设工程,打造三大类科普活动品牌项目。并制定了相应保障措施。目前,我厅开展的科普工作就是围绕《行动计划》展开的。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是指符合《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并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单位或场所,原则上科普基地的命名每两年开展一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进本区科普基地建设,制定科普基地规划,组织科普基地推荐工作,对已获命名的科普基地进行督促指导。
矿产资源“走出去”
国土资源部针对我国矿产资源与需求情况,确定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举,首先是立足国内,然后积极开展国外,拓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面向“全球资源,世界市场”,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建立自己的资源联盟,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在“走出去”战略中形成规模化和集团化,强化在世界资源市场的发言权。为了推动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国外矿产资源进行前期风险勘查工作。我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的意见》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
科学技术活动
指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R&D成果应用),三是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STS)。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具有创造性、新颖性、运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只有同时具备这4个条件,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创造性和新颖性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决定因素,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运用科学方法则是所有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特点。按活动类型,可以把研究与试验发展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统称为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工作
是根据国土资源科技的主要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实施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管理(主要是指成果评价、成果奖励、成果应用与推广、技术保密等)、科研档案、科技信息、专利管理与服务。